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12

journal de musique: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专辑名称:Everything in the world/我的歌声里 演唱歌手:曲婉婷   中文歌坛在2012年的头几个月只能用暗淡无光来形容。发片率创新低,唱片公司纷纷推出精选集争取净利,大家都在渴望听到一把纯净又具张力的声音。这时正巧来了一位名为曲婉婷的女生。不用参加变质的选秀比赛,无须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效力,只靠扎实的唱功和丰沛的创作力量以及一部卖座电影《春明与志娇》的机缘,让我们初次见面后就疯狂地迷上了这位独具一格的女生。 多么极具个性的声音啊。。。原本以为来自哈尔滨的她唱起歌时会带着浓浓的口音(笔者就常因接触太多回过重的口音而坐立不安),没想到那独特的咬字和醇厚的嗓音让我越听越上瘾。 其实我早在六月时就听过她的作品了,虽然其英语歌在措词方面略嫌有些别扭,但由于这些英语歌曲或多或少记载了她追逐音乐梦想崎岖不平的路程,因此更容易直击人心。新专辑的作品或许无法完整地刻画出歌手的方位,但她那可塑性超高的歌声和收放自如的情绪掌握必定能将首首悦耳动人的作品唱进你我的心坎里。 评分:7.8/10 试听推荐过的歌曲。。。

journal de musique: Robynn & Kendy

专辑名称:Robynn & Kendy 演唱团体:Robynn & Kendy 随着网络服务的日益普及化,越来越多音乐人选择通过各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和分享演唱心得。两年前就有通过视频网站Youtube火速蹿红的台湾歌手邓福如,而近期获得各媒体争先报导的是来自香港的美声团体Robynn & Kendy(简称R&K)。 R&K最初以清新无束缚的演唱风格和耳目一新的改编手法将你我熟悉的流行歌曲配搭在一块,并借着Youtube强而有力的宣传效益,广泛引起网迷的注意和拥护。笔者私心地认为这两位一拍即合的音乐伙伴应该持续以类似独立的形式发放作品,才有足够的空间发挥所长,随着自己的步伐在纯粹的音乐元素中和挑剔的商业市场间取得平衡。我总觉得和主流唱片公司签约除了能让更多听众认识这支组合之外,并无任何辅助的作用。 这张专辑有两张CD,分为原创曲和翻唱曲。前者虽摒弃了简单的编曲,混音时却忽略了两把歌声的和谐美,加上作品的旋律感不够突出,格局又和传统的流行歌曲太相似,整体上容易给予单调乏味的感觉。笔者还一度怀疑是不是因为语言的关系使得自己一直体验不出他们所要表达的情境,反复聆听后才发觉那是R&K过于沉重生硬的演绎在作祟。翻唱作品则因版权的缘故无法延续两人在视频频道里把两首名曲“串”在一起的佳绩,但作品中悠然自得的风味和较明确的定位更能引起共鸣,单凭两人演唱的皆是男歌手的作品就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创作品《不用太赶》和其国语版《 那些回忆 》是笔者眼中最符合R&K定位的作品,让听者在繁忙的生活步骤里得以放慢速度,投入每一分每一秒的景致。歌曲轻快跳跃性的节奏和那正面的词境相当吻合,中文版在词句的运用方面因显现更完整的生活层面而略胜一筹。 另外一首带着明快节奏和励志性歌词的是主打歌《 翻墙 》。填词人蓝奕邦通过两位年轻歌手的相同的背景鼓励听者勇于攀越生命中的每一道墙,并秉持着一份炽热的心怀积极寻梦。可惜R&K在有些部分过渡注重技巧而忘了歌曲所要传达的自由心态。 翻唱作品中,以acapella搭配简约吉他弹奏的《 那些年 》是笔者的最爱。据说加入了粤语歌曲的原版是两位女生花了许久时间钻研出来的,希望在保留歌曲感动指数的同时,唱出追溯青涩回忆的讯息。读者可以尝试在良好音响设备下聆听这首歌,以体会出那

journal de musique: Expiration Date

带你回到1998年。。。 Do not think this is a confession That I’m making 重温黄小桢的【赏味期限】。。。

journal de musique: How Rare

专辑名称:好难得 演唱歌手:丁当 听到了!听到了!花了5年的时间,绕了一大圈,终于听到最初那位细腻、内敛的丁当。这也证明了撕心裂肺的演绎方式并不适合每位歌手。丁当的声线其实充满了无限感染力,但是在过去几张专辑她都没好好发挥这优点,以致每回听到她过火的演绎时,像是疲劳的轰炸。加上她之前不懂得控制高音发飘的情况,因此再动人的情歌也唱不出听者要的细致,更不用说要如何触动心弦了。相信我,多听《不是你的错》几回,你就会对丁当不花俏、纤细、朴实的诠释迷上瘾。 【好难得】在主题方面或许逃不开主流情歌专辑的商业模式,但在曲风明显平缓许多。即使是充满欢愉氛围的《野兽》也“避重就轻”抛开了前卫的编曲,选择突显歌手声音里的张力。 好话说尽,这依然是一张充斥着流行歌坛的专辑。不同的是,笔者不再像从前那样排斥这位歌手每一次的表现。“迟到好过没到”,在越来越乱七八糟的歌坛里,这一点就相当难得。 评分:7/10 试听推荐过的歌曲。。。

journal de musique: Don't Know?

带你回到1992年。。。 常常许多问号的存在 并不一定有属于它的答案 世界太大 而生命太快 是想不懂? 是不想懂? 于是 我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究竟李明依【不懂?】的是什么。。。

journal de musique: Fiction

专辑名称:大小说家 演唱歌手:林宥嘉 在提笔写这篇乐评前,参阅了朋友转发给我的一篇博文,其中提到了对林宥嘉的评语“我们都喜欢他的歌,但却痛恨由他来唱的这个事实。”然后回想起几年前我也曾写过一篇恶评,一语道破地列出了某位“小队长”第二张专辑的缺陷。结果嘞,该篇文章收到了特别多支持的声浪,好似大部分读者都比较喜欢阅读他人的吐槽。(我还调皮地给予该专辑相当高的分数)但毕竟我的出发点不同,心甘情愿地为最热衷的国语乐坛贡献一份力量。况且要写恶评并不难,我却深信要深入了解幕后制作的动机和方针之后,再做出你的鉴定,才算是有良心的乐评。我对林宥嘉的声线并没多大好感,尤其是他那过重的鼻音和慵懒的唱腔,而这张【大小说家】专辑也只能用“诚意有余,新意不足”来总结我的看法。 让我先声明已有乐评人把相同的听后感写得七七八八了,而且文笔要比我还出色。因此除了概括地提出我的看法之外,希望能以不同的角度做出分析。单从音乐性的部分开始,【大小说家】里的作品的确少了惊喜,有些甚至让人觉得过于普通,自然就缺乏共鸣度,考倒了编排歌曲的工作人员,也影响了整体的流畅度。例如《拾荒》这首作品其实是【大小说家】的精神所在,安排在最后一首原本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效果却没预期中的完美。 或许是前两张专辑的概念特色太深刻,许多听众都期待新专辑的概念会带来类似的花样。是不是因为期望太高,所以针对【大小说家】在概念方面的意见都偏向负面的?大致上认为其内容无法符合如此恢弘的选题,因此评语中出现“贫乏”、“散乱”、“牵强”类似的形容词。有趣的是,歌手过后解释到【大小说家】并不是什么概念专辑,倒像是一个作品集,是一张搜集了科幻、励志、言情、惊悚等小说类型为一体的专辑,潜意识就是个“没主题的概念”。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察觉出真正的问题在于所收录的两首抒情新歌,无论在情节或气势方面都不及其他作品来得精彩、紧凑。歌手在这些作品里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其声音情绪的张力不够收放自如。以下是我对部分主打歌曲的短评: “我一定要尽快 调查明白 这落后星球魅力何在 早该返航的队长 怎么会 不愿离开 我们早进化到 完美状态 为何 还会 迷恋平凡 难道生命没缺陷 反而是 一种缺憾” 开场曲《 思凡 》巧妙运用了中国古典戏剧名,搭配制作人陈珊妮拿手的迪斯科舞曲和80年代新浪潮音乐风格,营造极具画面感的氛围。蓝小邪